终于知道快三要怎么倍投才不会输

你的位置:终于知道快三要怎么倍投才不会输 > 新闻动态 > 新闻动态

常遇春去世不久,其子常茂随之自尽,朱元璋:必须见他们最后一面

发布日期:2025-10-12 18:20    点击次数:58

《——【·前言·】——》

说起明朝开国功臣,常遇春这个名字绝对排得上号。这位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兄弟,去世的时候才四十岁,实在让人惋惜。

更让人没想到的是,他死后没几年,儿子常茂也走上了绝路。

朱元璋听到这个消息后,整个人都不好了,立马派兵去找人,嘴里念叨着"必须见他们最后一面"。这到底是怎么回事?

功臣之子的骄纵

常茂这个人,说起来真是让人又爱又恨。父亲常遇春是朱元璋的铁哥们,两人感情那叫一个深。

展开剩余89%

常遇春去世后,朱元璋对这个兄弟的儿子自然格外照顾,直接封了个郑国公的爵位给常茂。

这下问题来了。常茂一下子从普通人变成了国公爷,年纪又轻,哪里受得了这种突然的荣华富贵?整个人就飘了起来。

在府里称王称霸也就算了,连朱元璋安排的老师都不放在眼里。更要命的是,朱元璋还把他交给了冯胜来管教。

冯胜是谁?那可是明朝开国六大功臣之一,军事才能一等一的强。

朱元璋让他当常茂的岳父兼老师,想着这样双重身份,应该能管住这个熊孩子。

可常茂压根不买账,对这个岳父大人各种不服,训练的时候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,把冯胜气得够呛。

常茂的性格就是那种典型的纨绔子弟作风——有点本事,但脾气大得很。

他觉得自己是开国功臣的儿子,又是国公爷,凭什么要受别人的气?这种想法在他心里越来越强烈,最终酿成了大祸。

边疆的致命失误

洪武二十年,北方传来消息,元朝的老将纳哈出还在那边负隅顽抗。

朱元璋一琢磨,这个纳哈出不是一般人,他是成吉思汗手下大将木华黎的后代,在蒙古人中威望很高。要是能劝降他,那比打败他更有意义。

朱元璋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冯胜、蓝玉和常茂三个人。

出发前,皇帝特别强调了一遍又一遍:纳哈出这个人要活的,能招降最好,实在不行也要活捉回来,千万别杀了。

军队到了前线,还真让朱元璋说中了。纳哈出看到明军势大,心里也明白继续抵抗没什么意思,主动派人来谈判。

蓝玉这个人比较稳重,把纳哈出请到自己军营里,准备好酒好菜招待,气氛搞得很融洽。

眼看着事情要成了,常茂这时候出了岔子。他听不懂蒙古话,旁边又有个翻译在那里叽叽喳喳地说着什么。

常茂本来就性子急,又觉得纳哈出这个老头子在那里磨磨唧唧的,心里就不耐烦了。翻译可能也没把话说清楚,常茂一听,以为纳哈出要反悔,当场就火了。

这家伙二话不说,唰地一声拔出刀来,照着纳哈出就是一刀。

好在纳哈出反应快,往旁边一闪,没被砍死,但胳膊上挨了一刀,血流了一地。

整个军营瞬间乱套了,蒙古人以为明军要杀他们的将军,差点就要动手。

冯胜看到这个场面,脸都绿了。他赶紧上前制止,一边安抚纳哈出,一边把常茂按住。

这场面要是控制不住,别说招降了,说不定还要打一场恶仗。好在蓝玉也是老江湖,很快稳住了局面,总算没让事情彻底搞砸。

龙州流放的悲剧开端

常茂被押回京城后,朱元璋那个气啊,简直想把这个熊孩子给处死。

明明交代得清清楚楚,要活捉纳哈出,结果这小子差点把人给砍死。要不是运气好,这次征伐就彻底失败了。

朱元璋在宫里来回踱步,心里很不是滋味。

一方面,常茂确实犯了大错,按军法应该严惩;另一方面,这是常遇春的儿子啊,那个跟自己生死与共的兄弟留下的唯一血脉。想起常遇春临终前的样子,朱元璋心就软了。

最终,皇帝下了个折中的决定:把常茂流放到龙州去。

龙州在今天的广西一带,当时算是比较偏远的地方,让他去那里反省反省,也算是给他一个教训。朱元璋心里想着,年轻人犯错误不要紧,关键是要能改。

常茂到了龙州后,开始倒是老实了一段时间。

这地方虽然偏远,但风景还不错,当地的土司也对这位从京城来的国公爷挺客气的。常茂在这里认识了土司赵贴坚的女儿,两人情投意合,很快就结了婚。

本来事情到这里应该算是有个好结果,常茂在龙州安家立业,说不定还能在当地做点什么事情。可是人的命运有时候就是这么奇怪,越想平静越不平静。

赵贴坚死后,他的继承权出现了争议。

按照当地的习俗,应该由他的儿子来继承土司的位置,但是有人提出异议,说常茂作为女婿,也有资格参与这个事情。这下龙州的局势一下子变得复杂起来。

绝望中的最后选择

常茂本来不想掺和这些破事,但是架不住有人把他牵扯进去。

当地有个叫宗寿的人,对常茂早就看不顺眼,觉得这个外来的国公爷抢了当地人的风头。

宗寿找了个机会,向朝廷举报常茂私自干预当地政务,企图夺取土司之位。

这个举报信送到朝廷后,朱元璋又一次震怒了。

常茂这家伙,本来是让他去反省的,结果在龙州又搞事情。皇帝立马下令,要彻查这个事情,如果属实,绝不轻饶。

消息传到龙州后,常茂整个人都傻了。

他知道自己这次是真的完了,朱元璋的脾气他清楚,之前在纳哈出的事情上已经网开一面了,这次要是再犯,绝对没有好果子吃。

常茂在房间里待了好几天,饭也吃不下,觉也睡不着。

他想起了自己的父亲常遇春,想起了父亲生前的嘱托,想起了朱元璋对自己的期望。可是现在一切都完了,他辜负了所有人。

绝望之下,常茂做出了人生中最后一个决定。

他写了一封遗书,向朱元璋请罪,然后在一个深夜,悄悄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。

朱元璋听到常茂死亡的消息后,起初不敢相信。他觉得这可能是常茂的“缓兵之计”,故意装死来逃避处罚。

皇帝立马派出大军前往龙州,嘴里一直念叨着:"我必须见他们最后一面。"

这句话里包含了太多的情感。朱元璋说的"他们",指的是常遇春父子俩。

一个是自己的好兄弟,一个是兄弟的儿子。现在两个人都死了,这让朱元璋怎么能接受?

军队到了龙州后,经过仔细调查,确认常茂确实已经死了。

士兵们把他的遗体运回了应天府,朱元璋亲自主持了葬礼。看着常茂的棺材,想着常遇春,这位开国皇帝心里是五味杂陈!

《——【·结语·】——》

常遇春和常茂父子俩的故事,真的让人感慨。一个是为国捐躯的英雄,一个是自毁前程的纨绔。

父亲用生命为明朝打下江山,儿子却因为自己的冲动和愚蠢毁了自己。

朱元璋对常遇春的兄弟情深,对常茂的无奈和痛惜,都体现了那个时代功臣与皇帝之间复杂而深刻的情感!

参考文献来源: · 《明史·常遇春传》,中华书局版 · 《明太祖实录》卷二百一十八至二百二十三 · 《国榷》明末清初谈迁著,古籍出版社 · 《明朝开国功臣研究》,王天有著,北京大学出版社 · 《龙州土司志》,广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发布于:河南省